公告版位
- Jun 19 Fri 2015 15:45
7種食物助你控制血糖、遠離糖尿病
- Jun 19 Fri 2015 14:55
芝麻油屬於涼補(不襙熱)
胡麻由於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油酸、棕櫚酸、硬脂酸、油酸等,其中的亞麻油酸,為人體中不可缺乏的重要脂肪酸。
又據董大成、黃伯超、李鴻基等人所著的《台灣產物常用食品之營養成分》所云:胡麻含有大量的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質、醣質、纖維、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菸鹼酸等等,可見它是名符其實的健康食品。
- Jun 19 Fri 2015 14:16
眼到、鼻到、手到 黑芝麻油辨真假(奇摩新聞)
富味鄉的芝麻油和黑芝麻油都有假,民眾又該怎麼分辨呢?黑芝麻專家傳授幾招辨識法,首先作為原料的黑芝麻,一定要粒粒飽滿渾圓、不能有太多破裂或碎屑,指甲一掐,油脂含量也會很明顯,而不是乾乾的像空包彈,另外黑芝麻榨出的油,如果夠純正,顏色不會完全深黑不透光,瓶身直接倒過來,瓶底也不會有沉積物。
老牌大廠富味鄉,芝麻油、黑芝麻油摻很大,民眾怕黑心食物找上門,乾脆買機器,自己動手DIY,把白芝麻、黑芝麻顆粒倒進慢磨機,不到幾秒,立刻變成灰色芝麻粉,民眾想吃得更安心,不僅這類料理機,近期詢問度破表,和安全食物沾上邊的店家,業績同樣水漲船高。
- Jun 19 Fri 2015 14:07
麻油如何分辨?教你辨別麻油真假
- Jun 18 Thu 2015 19:16
反式脂肪阻塞血管 百歲科學家60年前就警告
- Jun 17 Wed 2015 17:59
吃素缺乏B12、蛋白質、鈣質、鐵質的迷思
- Jun 17 Wed 2015 15:27
98%芝麻皆是進口,您吃的是真正"台灣芝麻"嗎?
許多大廠在混油事件中淪陷,本土胡麻油再度翻紅,農委會也在日前公告,明年將胡麻(芝麻)列入進口替代作物獎勵,每期每分地補助2400元,不過種芝麻的農民直言,補助只是杯水車薪,芝麻從採收到脫粒都無法機械化,人力成本太高,農委會應該輔導農民栽培技術,開發機械採收,單靠補助無法提升糧食自給率。
胡麻明年列進口替代作物,每期每分地補助2400元
- Jun 17 Wed 2015 15:03
控制血糖的新食品-米麩(文張志玲,科學發展 2007年1月,409期)
張志玲 | 《科學發展》特約文字編輯
- Jun 17 Wed 2015 14:32
香菇菌類保存-香菇粉
- Jun 17 Wed 2015 13:37
薏仁可防癌?
大米:又名粳米,味甘性平,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和胃、除煩渴的功效。冬天室內暖氣較熱,空氣乾燥,早晚喝點大米粥,可以遠離口乾舌燥的困擾。特別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,大米不同的烹調方法對血糖的影響不同。研究表明,等量大米煮成的乾飯比稀飯對血糖的影響小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早餐進食乾飯有利於控制血糖。說到進補,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種補藥、肉類或山珍海味。其實,我們平常吃的五穀雜糧也算不錯的“補藥”。中醫有“葯食同源”的說法,五穀雜糧的藥性既可以用來防治疾病,又經濟實用,且沒有副作用。
小米:小米的營養比較均衡,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種類較多,含量也相對較高。小米最大的特點是容易消化吸收,所以不會給胃帶來很大負擔,因此,有小米護胃的說法。小米不但可以用來煮粥,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“二米飯”。
- Jun 17 Wed 2015 12:02
[東森新聞]喝紅豆水消水腫
- Jun 16 Tue 2015 15:50
何謂冷壓初榨油呢
油的生產製造是很大的學問,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知道如何從動物和植物中取得油脂,然而隨著油品種類越來越多,挑選的難度也愈發困難。自從油品風暴之後,我最常被問到兩個關於油的問題是:「油罐上標示的『冷壓初榨』到底是什麼意思?」以及「需要在家自己炸豬油嗎?」 動物油脂,必須靠熬煮或慢煎來提煉,婆婆媽媽大都知道怎麼處理,而我家因為不使用豬油,所以很抱歉,這部分沒有辦法提供建議。至於植物油,我以大家自幼熟悉的麻油和沙拉油為例,前者是以壓榨法來取得芝麻的油脂,後者是以化學溶劑法來取得大豆的油脂。 要榨取麻油之前,需先選取優質芝麻,經過蒸熟再炒乾,這樣可提高出油率。以往這個步驟必須講究火候,不可貪快而使用過大的火,否則會焦黑變味,萬一炒得不夠則會導致麻油香氣不足,所以製油師傅的焙炒經驗很珍貴。如今,製油工廠使用可定時、可控溫的機器翻炒,品質幾乎都能做到穩定。完成炒的步驟後,必須施以重力擠壓,這是榨油的最重要關鍵。我所看過的壓榨方法,榨油工廠將芝麻擠壓成一個個直徑45公分的大圓餅,以油紙包裹著,外圈用鐵箍固定住,大約二、三十個芝麻大圓餅排成一長條,然後開啟機器,用重壓去擠出芝麻的油脂。從蒸、炒、壓的流程走來,雖然動力從以往的獸力、人力改為機械,但原理差異不大,都還算天然,所得到的油脂也是安全的,包括花生油也是循類似模式來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