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過如果你上網隨便搜尋一下:「food-grade soybean」(食品級黃豆)和「feed-grade soybean」(飼料級黃豆),都會跑出好幾十萬筆資料。查詢「non-food grade soybean」有兩萬多筆資料,查「non-gmo soybean for food grade」,也有近萬筆。可見國際間並不是沒有這種說法,只是這並非「官方說法」。

飼料級黃豆的正式名稱─總豆

既然要來講分級,就來分個清楚吧。其實,「飼料級」或「飼料豆」是業者約定俗成的稱呼。正式名稱是「總豆」(或稱2級豆,附註1)。這就是總豆,九成以上為基改,都是散裝進口:總豆主要是用來榨沙拉油,榨完的豆粕就做飼料。而我們所吃的黃豆,九成也是來自總豆,亦即從中篩選出比較圓潤、比較大顆者,稱之為「選豆」。多數豆漿豆腐都是以此為原料

食品級黃豆─非基改與有機黃豆

而所謂食品級黃豆也是業界的稱呼,主要包括非基改黃豆和有機黃豆兩大類(只有很少數是基改豆)。食品級在美國分級系統裡稱為1級豆。

如果是美國進口的食品級豆子,多半會強調是經過IP認證(附註2)。根據美國黃豆協會的資料,IP就是原性狀保存系統(Identity preservation),「食品級黃豆從栽種到運輸到客戶手上的每個階段都要經過隔離、監控和快速基因檢測才可獲得IP的認證。」其他生產國也會對這類比較高級的黃豆做特別標示,並且以單一品種來做包裝,避免和一般黃豆混到。

這就是食品級黃豆,在產地就用多層防潮袋包裝好,以貨櫃運送來台:

image005image007

有機黃豆的包裝袋,則會在封口縫線處註明「organic」,或是加縫一小張標籤,註明農糧字號與產地等訊息。

image010image011

(上圖由彰農米糧商行提供)

所以你若要驗證你喝的豆漿到底是不是基改黃豆做的,或是想知道號稱有機的豆漿是不是真的有機,就大膽要求進店家廚房一探,看到袋子就清楚明白了。

再回到飼料級和食品級的名詞上。政府說,根本沒有飼料級這種分類,所以絕對沒有把飼料級黃豆拿來冒充食品級黃豆。在我國,玉米才有分飼料級和食品級,黃豆沒有。

這樣講看似沒錯,但我們不禁要問了:為何政府把玉米分成飼料級和食品級,黃豆卻沒有?平平都有基改問題,為何偏心咧?

而黃豆是不是正因為沒有分級,所以國人根本不清楚有所選擇,是故吃的大多是基改的選豆而不自知?

作豆腐的廠商都知道,明明就有食品級的黃豆可以選擇

事實就是:我們吃的大多數黃豆,跟拿來做飼料的黃豆,都是同一來源(散裝貨船船艙)。那麼這名詞到底是「總豆」或「飼料豆」或「非食品級」,還有那麼重要嗎?

根本就是同一種東西,那確實沒有什麼冒充不冒充的問題。真正的食品級黃豆,和一般黃豆的袋子完全不同,的確也冒充不了。

明明就有食品級的黃豆可以選擇,做豆腐的廠商都知道。以下這兩個進口黃豆袋子上面都有Food Grade兩個大字:

image013image01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百寶源養生五穀粉 的頭像
    百寶源養生五穀粉

    百寶源養生五穀粉部落格

    百寶源養生五穀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